今天終於有機會試開親戚的Luxgen U7,之前就試乘過,內裝質感沒話說,以百萬元的價碼,有這樣的內裝水準與配備及超大空間,真的是超級無敵強大的CP值,這部分今天就不談了。
主要來談談動力以及操控性。引擎在汽車剛起步,渦輪未啟動前的低轉速域,非常溫吞,提速不快,但是一但拉高轉速,渦輪開始作用,整個調性差很多,提速變得很快,整台車雖重但是40KM以後的加速,卻是越感輕快。 重踩油門轉速拉到4500轉以上,聲音就沒那麼好聽,稱不上悅耳的咆嘯聲,不過油門一拜還是有點貼背感,只是沒有強大到會去猛撞椅背。
U7的煞車系統搭配的還算不錯,以原廠搭配的煞車等級來說,算是非常犀利的煞車效能,不過說到懸吊系統的設計,還是有點不滿意,雖然切換車道時,不會像是在開船,也算是俐落穩定,不過在低速煞車稍微深一點,車身會點頭,這OK可以接受,但是會伴隨的左右搖動的不安定感,這點就讓我覺得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避震系統應該還有改善的空間。 不過跟一些國產SUV比起來,不像開船,就是一種非常大的進步,不是嗎? 想當初我那台X-Trail原廠避震器,支撐力不足,設計不良,沒多久都變朝天車,不然就是趴趴熊,當時還搞得很多車主去車廠抗議,U7的懸吊比較起來,好上百倍。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Luxgen U7 一切都很完美,不過油耗實在是.....
家裡親戚之前陪他去賞過車,看來看去,最後屬意Luxgen U7,最近終於簽到車了,這台SUV的C/P值真的很高,不過那個油耗挺誇張的耗油,不過應該跟車重有不少關係,1.9噸的車重,跟我那台X-Trail 2.5比起來足足重了快400公斤,雖然U7車格較大,舒適性較高,但是誇張的油耗,實在是讓人喜悅不太起來,搭配更大的扭力輸出,應該有助於油耗的表現。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家樂福台中文心路旗艦店的奇怪措施
以往去逛這間家樂福,進入停車場要取停車票,出場如果沒有消費到一定額度,要繳停車費,換句話說,出口的地方有收費亭,有專人收費。
但是有趣的是,不知道是因為精簡人事,還是其他原因,現在出口收費員沒了,但是進場時還是要取停車票,導致有不知情的民眾,出場時傻傻地在收費亭那等,等了好久,不知如何是好。
看似滑稽好笑,但是如果自己是當事人,可能就不怎麼好笑了,我想家樂福應該改善停車場的管制措施,如果改成沒有收費,那入口就不應該要民眾拿票卡,否則會造成誤會,不是嗎?
但是有趣的是,不知道是因為精簡人事,還是其他原因,現在出口收費員沒了,但是進場時還是要取停車票,導致有不知情的民眾,出場時傻傻地在收費亭那等,等了好久,不知如何是好。
看似滑稽好笑,但是如果自己是當事人,可能就不怎麼好笑了,我想家樂福應該改善停車場的管制措施,如果改成沒有收費,那入口就不應該要民眾拿票卡,否則會造成誤會,不是嗎?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停車場常常見的脫線狀況
停車場最常見的車主健忘的一些行徑有哪些
1.室內燈忘記關。
2.頭燈忘記關。
3.窗戶搖下來後,忘記關上。
4.車門忘記鎖。
5.車門沒有關好。
6.還有看過引擎蓋忘記關好的。
7.油箱外蓋沒關好。
8.天窗是開的。
這是筆者常常在外面停車場常常見的有趣現象,昨天在停車場,看到一台A4應該是車主想事情失神吧,根本沒注意門沒有關好。
補充
Buzzer Joe Lin 補充
9. 擋住他車的出入
10. 停在轉彎處導致後面來車無法看見過彎的路況與行人或來車
11. 夾在雨刷下的停車單或廣告傳單未取
12. 刷到一半的雨刷停在前檔玻璃的中間下午12:43
筆者補充
13.出停車場,看到了這件事,害我笑了一個早上。
一位女士急於開車,忘了把剛剛放在車頂的早餐,拿進車內,就開上路了,還渾然不知到早餐這回事。
1.室內燈忘記關。
2.頭燈忘記關。
3.窗戶搖下來後,忘記關上。
4.車門忘記鎖。
5.車門沒有關好。
6.還有看過引擎蓋忘記關好的。
7.油箱外蓋沒關好。
8.天窗是開的。
這是筆者常常在外面停車場常常見的有趣現象,昨天在停車場,看到一台A4應該是車主想事情失神吧,根本沒注意門沒有關好。
補充
Buzzer Joe Lin 補充
9. 擋住他車的出入
10. 停在轉彎處導致後面來車無法看見過彎的路況與行人或來車
11. 夾在雨刷下的停車單或廣告傳單未取
12. 刷到一半的雨刷停在前檔玻璃的中間下午12:43
筆者補充
13.出停車場,看到了這件事,害我笑了一個早上。
一位女士急於開車,忘了把剛剛放在車頂的早餐,拿進車內,就開上路了,還渾然不知到早餐這回事。
2010年7月3日 星期六
Skoda Yeti
這體拜回家,看到家裡出現一本型錄,疑! 是Skoda Yeti耶。
還以為老爸要採購一台,原來是他社團的朋友是在賣Skoda,向他推銷這款車。
還蠻可愛的一台小型休旅車,安全備配齊備,型錄看起來競爭力是很高,不過以1.2L 渦輪增壓,車重1.5噸的重量,性能應該是不用太指望,但是滿載爬坡會不會太吃力?
不過我蠻喜歡Skoda的車,尤其是他的廠徽,對我有一種特別的吸引力。
還以為老爸要採購一台,原來是他社團的朋友是在賣Skoda,向他推銷這款車。
還蠻可愛的一台小型休旅車,安全備配齊備,型錄看起來競爭力是很高,不過以1.2L 渦輪增壓,車重1.5噸的重量,性能應該是不用太指望,但是滿載爬坡會不會太吃力?
不過我蠻喜歡Skoda的車,尤其是他的廠徽,對我有一種特別的吸引力。
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Skoda Octavia Combi 1.8 TSI ABT特仕車
Skoda Octavia Combi 1.8 TSI ABT
本來一看雜誌,以為這些套件全部只要多5萬5千元,覺得CP值很高,不過看了一下雜誌右下方的價目表,所有東西套件都是分開計價。
5萬5是指原廠提供ABT動力程式。
如果加上ABT腳踏墊、ABT金屬踏板、ABT BR18吋鋁圈 特惠價是109,999元
18吋的CSC3輪胎50,000
車架原來是111萬加上上述ABT套件,126萬9999元,等於是127萬了。似乎不那麼親民了,而且換來的是只有兩個安全氣囊,換上18大腳後,煞車碟跟卡鉗沒有升級加大,除了制動力會有疑慮外,外觀視覺上也不是很好看,鋁圈內部空空洞洞,對比之下,煞車碟好小一個,不成正比。
希望安全氣囊都全數奉上,煞車碟至少要加大,價格能在親民一點,吸引力才夠大。
附上兩篇此車型測試文章
波希米亞旅行風,SKODA Octavia Combi 1.8 TSI試駕
http://www.kumotor.com/Article.aspx?id=1458
本來一看雜誌,以為這些套件全部只要多5萬5千元,覺得CP值很高,不過看了一下雜誌右下方的價目表,所有東西套件都是分開計價。
5萬5是指原廠提供ABT動力程式。
如果加上ABT腳踏墊、ABT金屬踏板、ABT BR18吋鋁圈 特惠價是109,999元
18吋的CSC3輪胎50,000
車架原來是111萬加上上述ABT套件,126萬9999元,等於是127萬了。似乎不那麼親民了,而且換來的是只有兩個安全氣囊,換上18大腳後,煞車碟跟卡鉗沒有升級加大,除了制動力會有疑慮外,外觀視覺上也不是很好看,鋁圈內部空空洞洞,對比之下,煞車碟好小一個,不成正比。
希望安全氣囊都全數奉上,煞車碟至少要加大,價格能在親民一點,吸引力才夠大。
附上兩篇此車型測試文章
波希米亞旅行風,SKODA Octavia Combi 1.8 TSI試駕
http://www.kumotor.com/Article.aspx?id=1458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ECFA無所不在
要回台中辦點事情,今天又要非放假日回台中了,一路飛奔,沒油了到泰安休息站的中油加個油,看到無所不在的ㄟ格發的宣傳標語,一整個無言....
如果是百利無一害的政策,需要大肆宣傳還得不到效果嗎?是與非不是很明顯嗎?
到台中了,新光三越
如果是百利無一害的政策,需要大肆宣傳還得不到效果嗎?是與非不是很明顯嗎?
到台中了,新光三越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這就是Toyota情結嗎?
今天家裡親戚本來決定要去Luxgen下訂,購買Luxgen SUV,但是卻臨時喊卡了,原因是因為他媽媽極力反對,他媽媽說非Toyota的車,不能買,一定要買Toyota的車,看來他要過他媽媽這關,才能買非Toyota品牌的車,否則老人家會不高興的。
這件事看似很簡短,也可能發生在每個人的家裡,我也非是要批評誰的車不好,基本上,買車不就型喜歡,配備喜歡,價格覺得可以接受,就好了嗎? 什麼牌子好,這種問題,見仁見智,沒有一定的答案。 但是這種很民粹式的支持某種品牌,不也正是造成Toyota目前困境的最大推手嗎? 因為消費者太捧場,造成Toyota失去自省的能力,最終受害的還是支持Toyota的消費者,不是嗎?
這件事看似很簡短,也可能發生在每個人的家裡,我也非是要批評誰的車不好,基本上,買車不就型喜歡,配備喜歡,價格覺得可以接受,就好了嗎? 什麼牌子好,這種問題,見仁見智,沒有一定的答案。 但是這種很民粹式的支持某種品牌,不也正是造成Toyota目前困境的最大推手嗎? 因為消費者太捧場,造成Toyota失去自省的能力,最終受害的還是支持Toyota的消費者,不是嗎?
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
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要用銷量證明品質??
今天在網路看到這則新聞 和泰張重彥 要用銷量證明品質。看了之後覺得很好笑,因為完全不符合邏輯,因為不代表賣的商品,品質就是優的,沒有問題的,如果要說賣的最好的東西,品質就是好的,那麼山寨商品可能都是優質商品了,不是嗎? 如何去改善品質讓大家都感受的到,看的到,質上的改變,才是實在並且務實的作法。
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現在的尾燈都要秀C嗎?
訂閱:
文章 (Atom)